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景区动态
文化漫谈—关公成神
2017/6/11 9:41:16   次浏览

纵观五千年煌煌中华文明史,见之于史册的人物不啻数十万计,能从一个普通的历史人物发展成为唯一的超民族、超国籍、超信仰、超时空的人上之人、帝上之帝、神上之神,关公的成神由民间而宗教、由宗教而皇室,经历了数百年,原因复杂多样,过程跌宕起伏。
关公在生前就以其忠贞不二、侠肝义胆、光明磊落、英武超群、能征善战和卓越功勋,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敬和崇拜。时人甚至敌手都对他赞誉有加,吕蒙说:“斯人长而好学,梗亮有雄气”;陆逊称其“当 世雄杰”;刘晔赞关羽“勇冠三军”。史家陈寿评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 唐代名臣、著名书家虞世南则如此颂扬关羽:“利不动,爵不絷;威不 屈,害不折;心耿耿,义烈烈;伟丈夫,真豪杰;纲常备,古今绝。” 这些颂扬与广泛传播,为关公崇拜的缘起提供了良好的铺垫。
关公成神,与他的传奇生涯密不可分,序曲是殁后显灵。《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描述了玉泉山关公拜师皈佛、庆功 宴显圣附体骂孙权追吕蒙及惊吓曹操等显 灵故事。虽然,这些都足罗贯中的文学加工,但却是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整理、提炼的产物。有关关公的民间传说,在其工作的荆州和始出生的河东都有很多,这里限于篇幅,就不一一列举了。


关公是陈隋之际披着佛家的衣装才登上神坛的。其最初显灵的地方,为《汉书•地 理志》所记“信巫神,重淫祀”的荆楚一带,也是其生前施政和征战之地。据载,隋开皇十二年(592)【另一说为南朝陈光大 年间(567-568)】,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顗法师(又名智者大师)云游当阳玉泉山,见其地山色如兰,紫云似盖,便有在此立寺传教之愿。月夜时分,有一美髯长衣的长者现身法师面前,对法师说:“我是汉寿亭侯关云长,现为玉泉山主,见法师喜爱此山,愿舍其地作为道场。”智顗将此奇事报告晋王杨广,杨广又上奏隋文帝,于是朝廷下诏赐名,关公从此就成 为玉泉寺的伽蓝神了。这则记载见于唐人董侹《贞元重建关庙记》、宋人张商英《重建关圣庙记》、《佛祖统纪•智者传》、《解梁关帝志》等,惟时间略有差别。而佛教的另一宗派禅宗则将 “玉泉显圣”之奇异附在了其北宗六祖神秀的名下,时间为唐仪凤年间(676- 678),故事变为:神秀云游玉泉山并创建道场。乡人敬祀关公,神秀拆毁关祠,忽然间阴云四合,关公于云雾中提刀跃马,往来驰骤。神秀仰面问之,关公具言前事。神秀于是破土建寺,安享关公为伽蓝神。从此以后各寺流传。常平家庙的以塔为中心的建筑规制与此传说也可以互证。但此时关公信仰还只是附属于佛教各寺,并未成为神灵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到了宋代,关公就由一家寺院的伽蓝神一跃而成为整个中国佛教的护法神。


虽然关公很早就借佛登神,但从一位历史人物转化为在册神灵, 却是宋代首先由道家完成的。舆论基础即见于道教记载、流布最广的 一条传说“解池斩妖”,这则故事发生在关公的家乡解州。

(根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的说法,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解州官 员奏称,河东盐池水少盐减,税课大降。宋真宗闻报,即派员查核,该员回奏:微臣在解州城隍庙祈祷时,梦见城隍神告我,在盐池作祟的是蚩尤。听说朝廷创立轩辕圣祖殿,蚩尤大怒,攻竭盐池之水。宋真宗听罢,聚集群臣商议王钦若认为,既有此言,应当在池边祈祷。皇帝于是命吕夷简到解池边祀祷。是夜,夷简梦见一披甲持剑之神人怒气冲冲地说;“我是蚩尤神,奉上帝命镇守解池。现今朝廷崇拜我的仇敌轩辕,立祠天下,我为此不平,故断绝盐池之水。朝廷若能撤销轩辕祠堂,我可使解池如故。否则,竭绝解池水,令五谷不收。”宋真宗也做了同样的梦。王钦若奏曰“蚩尤是邪神。陛下可诏令张 天师收复此怪。”张天师得令,即当场举荐关公讨伐蚩尤。关公得张天师召唤,现形于皇帝前,说:“陛下有此诏,臣敢不奉命?我当会齐五岳四渎名山大川的 所有阴兵前往解州,破此妖神。但需要七天时间,才能剿灭。希望陛下贴出告示,以七日为限,让解州所辖三百里内的所有民户闭门不出,三百里外的行人不得往来。以免触犯神灵,伤及无辜。”言罢不见。一日,解州上空忽然昏暗下来,顷刻之间阴云四起,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听得空中似有金戈铁马之声。五 日之后,云散日出,天晴气和,解池清澈如故宋真宗褒奖关公之功,复新关庙,賜庙额曰“义勇”,追封关公为“武安王”。)

 

该故事的另一版本与此大同小异,时间则为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4),所以才有绍圣三年(1096)宋哲宗敕赐玉泉关祠额为“显烈”之举。此外还有崇宁二年(1103)说、崇宁(1102-1106)中说、政和(1111-1118)中说等等,皆宋徽宗时。徽宗最崇奉道教,自称“道君皇帝”,在位期间先后四次敕封关羽,并演绎出关公宫中除祟的神话传说。四次封敕分别是:崇宁元年(1102),追封关羽为“忠惠公”;崇宁三年(1104),又封关羽为“崇宁真君”;大观二年(1108),封关羽为 “昭烈武安王”;宣和五年(1123),加封关羽为“义勇武安王”。这时的关羽已由侯升为公,由公升为王。
 偏安江南一隅的南宋朝廷沿袭了先祖的旧例,对关公倍加眷顾。宋高 宗建炎二年(1128),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武安王”;宋孝宗称赞关公 “生立大节与天地以并传,殁为神明亘古今而不朽”,于淳熙十四年(1187)加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

 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政权在确定全真教为国教、对佛教很尊崇的基础上,也念念不忘关羽的神力。先是,元世祖忽必烈以关羽为佛教监坛; 随后,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封关羽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
封关羽为帝始于明神宗。之前,明太祖朱元璋觉得前代帝王对诸神 滥用封号,下令:所有神祗全部恢复最初封号,关羽亦复原封“汉寿亭侯”。但朱元璋又认为,能得天下,乃因关公阴助,于是在洪武二十七 年(1394)敕建关庙。之后,明成祖、宪宗亦先后敕建关侯庙,明武宗 改全国关庙为“忠武庙”。明神宗于万历十年(1582)敕封关羽为“协 天大帝”;万历十八年(1590)又加封“协天护国忠义帝”,赐关庙额 “显佑”;万历二十三年(1595),应解州崇宁宫道士张通源题请,敕赐解州关庙名曰“英烈庙”;万历四十二年(1614),加封关羽“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又封其夫人 “九灵懿德武肃英皇 后”,封长子关平“竭忠王”、次子关兴“显忠王”、周仓“威灵惠勇公”,并以陆秀夫、张世 杰为其左右丞相。通过明神宗的四次封敕,关公由 “王”进爵为“帝”,由 “帝”而“大帝”、“帝 君”直至“天尊”,地位大大超出人间帝王,列到了道教崇奉的最高境界。


清代诸帝崇封关公的 劲头比起明朝来更有过之 而无不及:顺治元年(1644),世祖福临敕封关公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圣祖玄烨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亲临解州关庙,亲笔书写“义炳乾坤”牌匾。雍正三年(1725),世宗胤禛追封关公曾祖为 “光昭公”,祖为“裕昌公”,父为“成忠公”,诏令洛阳、解州关氏后裔世袭五经博士。乾隆三十三年(1768),高宗弘历敕封关羽谥 号为“神勇”,后又在“神勇”之前加封“灵佑”二字;乾隆四十一 年(1776),又改封号“灵佑”为“忠义”。嘉庆十八年 (1813),仁宗改封关公“神勇”为“仁勇”。道光年间(1821-1840),加封关公“威显”。咸丰三年(1853)加封关公“护国”,四年 (1854)加封“保民”,五年(1855)加封“精诚绥靖”,并追封关 公三代先祖为王。同治九年(1870),关公加号“翊赞”。光绪五年 (1879),加号“宣德”。经过清朝九帝的改赐加封,关公的封号到清末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缓靖宣德翊赞关圣大帝”,累计多达26字之多。这在我国佛道两教数以千计的神袛中,是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