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景区动态
文化漫谈—民间崇拜
2017/6/12 9:45:09   次浏览


关公崇拜的节节抬升虽由皇家最后完成,但却是封建帝王利用了民 间信仰的雄厚基础,顺应了老百姓的普遍需求。关公信仰的强大生命力 来源于民间,来自老百姓的自发自愿。“村村皆有关帝庙”,“九州无 处不焚香”,家家供关帝,早晚一炷香,是全国各地关帝崇拜自发性、 长期性和广泛性的真实反映。同古往今来的任何一位神祗相比,关公崇 拜都表现出了自己的特点:

 

一是持续时间的漫长性。关公崇拜的孕育、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 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西晋至隋唐是孕育和滥觞阶段,宋辽金元是逐步发 展阶段,明代是高峰时期,清代是登峰造极的鼎盛时期。在此过程中, 关公一步步登上神坛,进入庙堂,创造了中外历史上任何名人崇拜中都 没有过的奇迹。直至今日,关公崇拜依然方兴未艾,持续升温。

 

二是分布地域的广泛性。在中华大地上,北至黑龙江,南到海南, 东至东海,西到新疆,包括青藏高原,都有关公崇拜的信众。在全球范 围内,凡有华人的地方,皆有关帝庙存在。长性。关公崇拜的孕育、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 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西晋至隋唐是孕育和滥觞阶段,宋辽金元是逐步发 展阶段,明代是高峰时期,清代是登峰造极的鼎盛时期。在此过程中, 关公一步步登上神坛,进入庙堂,创造了中外历史上任何名人崇拜中都 没有过的奇迹。直至今日,关公崇拜依然方兴未艾,持续升温。

 

 
三是崇拜阶层的普遍性。除了封建帝王因为统治需要抬升关公地位 之外,佛道儒三教都对关公尊崇有加,佛家尊为护法伽蓝、监坛,道家 尊为翊汉天尊、崇宁真君、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儒家尊为武圣。 军人以关公为战神、武神、保护神。会社视关帝为开山祖师。商家敬奉 关帝为财神。皮革业、烟草业、成衣业、干果业、理发业、豆腐业、厨 师业、糕点业等多种行业以关公为祖师或护佑神。到了最后,举凡抵御 水旱、消弭战乱、科考取士、求取功名、官司诉讼、打卦算命、习武练 功、惩恶扬善、扶危济困、伸张正义、打抱不平等等,甚至于妇人求子 都求助于关帝,可以说,关帝成了无所不能的万能神。这一方面说明了 崇拜阶层之普遍,另一方面又反映了神司职能之宽泛。

四是偶像形式的多样性。庙宇为神灵之家 园,偶像是崇拜之对象。关帝崇拜的普遍性、 广泛性、大众化,还表现在关帝庙宇遍天下、 关公神像普及化。明清时期,就关帝庙来说, 京都大邑、穷乡僻壤甚至蕞尔山乡,都有大型 庙宇群分布,甚或有一间小屋、一个神龛供神 栖息;有官建官修的,有官建民助的,也有民 建民修的;出钱出力的信士,各阶层皆有,官 吏、商家、民户、百工、军士甚至白丁倶全。 关帝神像之材质,有铜质、铁质、木雕、泥 塑、玉石、石雕等不同品类;关帝神像之大 小,有寻丈巨制,也有袖珍小像;关帝神像之 安放,大的雕塑于庙堂之上,小的张贴于自家 厅堂,不大不小的奉安于商铺中央。正如明代 大儒李贽所记:“虽男妇老少,有识无识,无 不拜公之像,畏公之灵……”。

 

五是祭祀活动的频繁性。民间崇拜的雄厚 基础加上皇家的大力倡导,使关公崇拜达到高 潮。据民俗学家研究,关公祭祀表现出了节祭 与常祭两种形态。节祭即节日祭祀,主要有诞 辰、受封、忌曰等,由于各地所传之不同,分 别有四月初八、五月十三、六月二十二、六月 二十四、九月初九、九月十三等节日,也有正 月十三日、正月十八曰、三月祭祀的。每逢祭 祀节日,各地都要举办庙会,除了迎神赛会 夕卜,还要进行名目繁多、种类庞杂的曲艺表演 和商贸交易。这些庙会发展到今天,都成为各 地著名的活态文化遗产,对促进经济、文化交 流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常祭即曰常祭祀, 是老百姓自发的、家庭式的关公崇拜,也即前 文所称的“家家供关帝,早晚一炷香”。相较 于节祭,常祭更深深地渗透于老百姓的生活 中,扎根于民众的信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