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公文化 > 文物保护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推进关圣文化建筑群保护事业
2017/4/5 15:51:38   次浏览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推进关圣文化建筑群保护事业

文物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保护文物是各国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整个国际社会的共同义务。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和其它国际组织为此通过了一系列文物保护的公约和章程,其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国际社会对文物的保护。

人类在几百万年的历史进程中,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明成果,留下了各式各样的文化遗产,其中重要的遗产通过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认定公布之后,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更妥善的保护。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伟大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它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连绵几千年,至今仍然延续的文明。中国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对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做了不懈的努力,对分布在本国境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在法律保障、经费投入、传播继承等方面不断加大保护力度,而且适时地公布本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1212月,“关圣文化建筑群”被列入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排在第五名。

“关圣文化建筑群”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包括解州关帝祖庙和常平关帝祖祠,总面积23.7公顷,是全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关圣文化建筑群。1988年解州关帝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公是中国传统文化三大宗教中儒教(也称名教)、道教和佛教的重要神袛,关公崇拜自古以来在民间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关公信俗”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千百年来奉祀关帝的庙宇遍布全国城乡以及海外华人聚居的地方。在这些成千上万供奉关公的庙宇中,都是从解州关帝庙和常平家庙分香出去的。解州关帝庙是海内外关公信徒跋山涉水、千里朝拜的圣地。

解州是关帝的故里,解州是一块古老的土地。解州原称解梁。解是澥字的减化,“澥”即古海字,梁指水中高地。远古时期,运城盐湖与永济伍姓湖的水域是连成一片的,人们称之为“渤澥”,也是东西南北四海中的西海。这是一泓咸水湖,在群山阻隔的内陆地区有这样的一片与海水同味的水域,古人认为它与海是相近的,故称之为海眼。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封于解梁,其地在今永济市张营镇古城村,汉代在此置解梁县。北魏时,在今临猗县城西村置北解县,遂将解县称为南解县。周武王克商,封吕氏子弟与瑕,即今解州一带。春秋时,瑕国被晋国兼并,其地称郊。北周移南解县治于此。隋改南解县为虞乡县,唐改称解县。五代于此置解州,民国又改州置解县。《三国志•关羽传》说关羽是河东解人,即当时的解县人。其县治在永济市张营镇古城村,而其地望包括了今解州一带。《关帝志》说关羽是解县常平里下冯村,即今常平村人。这就是常平村修建祖祠,解州修建大庙的背景。

隋开皇十二年(592)智顗和尚为关公授五戒,封为守护佛法的伽蓝,在当阳玉泉山修建了关庙,开启了历史上为关公修建庙宇的先河。《解州全志》记载:“关圣庙,在城(解州城)西门外,南面中条、北靠盐池,创自陈、隋,宋大中祥符(1008-1016)重建。”清代解县知县李舜卿所撰的《重修关帝庙碑记》说:“关帝诞降于解,而庙制庄严壮丽,亦巍起其间。考其历史,创建于陈、隋,扩建于宋大中祥符年间,历金、元、明、清各代,屡发帑重修。庙制规模宏大,甲于天下。殿宫楼阁,壮丽辉煌,已极宇宙之大观。”

解州关帝庙地处关圣故里的州治所在地,千百年间屡罹地震,兵燹损毁。而每经重修重建,至今犹集宫廷与庙宇为一体,合圣帝与神袛于一堂,布局严谨,气势宏伟,冠于天下。全庙周匝,垣墉崇峻,埤堄完整。全庙分为五区:即前有结义园,后有御花园,中部为庙堂,西为道正祠及僧舍,俗称西宫,东为崇宁宫,俗称东宫。中部庙堂区自前至后现有端门、雉门、午门、山海钟灵坊、御书楼、崇宁殿、气肃千秋坊、春秋楼、厚载门等建筑,两侧辅以威震华夏坊、万代瞻仰坊、钟楼、鼓楼、文经门、武纬门、精忠贯日坊、大义参天坊、碑亭、钟亭、官厅、官库、部将祠、追风伯祠、崇圣祠、胡公祠、东华门、西华门,周边有回廻廊一百八十余间。山门与端门之间为结义园,出厚载门外有御花园。可谓谓门阙七重,坊表八列,殿堂耸峙,楼阁嵯峨,廊庑环绕,古柏森森,前朝后寝,左右对称,园林台榭,清雅宜人。

常平村距解州十余公里,是关公的籍里。今天的常平关帝祖祠据说是用关公祖宅改建的。自前至后有山门、仪门、献殿、崇宁殿、娘娘殿、东西太子殿、圣祖殿。是最完整的晋南民间祠堂格局。

解州关帝祖庙与常平关帝祖祠共同构成的“关圣故里”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中“关公信仰”最完整展示与独特的见证,对中国历史、当代与后代社会的各个阶层都有重要意义和启示作用,是有突出的普遍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完整性。解州关帝庙作为最正统、最宏大、最完整的关帝庙,完整地保存了空间格局、建筑单体、装饰装修、匾牌题词、环境布局等各个要素;祖庙与祖祠是千余年来关公信仰的实物见证。

第二,真实性。祖庙与祖祠在建筑群和整体环境的设计、形态、功能、材料等方面完整地保持了真实性。历朝历代,直至建国以来屡次修缮,这些修缮遵循了相应的保护规章制度,采用了传统材料,传统工艺。遵循了原有设计,保留了原有规制。“关圣文化建筑群”所延续的祭祀活动,在场所上、内容上和形式上保存了传统样式,具有较高的真实性。

“关公文化建筑群”确实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也应该是全世界的文化遗产。我们运城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文物保护工作。近期以来高度重视“关圣文化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市长为副组长的“关圣文化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组。运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关圣文化建筑群保护的决定》。运城市人民政府颁发《关于对“关圣文化建筑群”周边环境综合整治与保护的公告》。运城市文物局作为“申遗领导组”办公室,编制了《关圣文化建筑群申遗工作实施方案》,起草了《关圣文化建筑总体保护条例(草案)》,送市人大常委会审定并报省人大常委会。

“关圣文化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保护祖国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需要,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运城市委、市政府落实山西省委、省政府文化兴省战略的重大决策,是功在当代、福泽千秋的大事。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利于促进“关圣文化建筑群”的保护、宣传和旅游推介工作。申报活动本身就是一次空前的、全面的、大规模的保护行动,将进一步深化“关圣文化建筑群”的价值定位,编制科学的发展规划,完善保护的法律法规,完善保护资金投入体系。将按照世界遗产的标准来提高保护和管理的水平,真正达到有效保护和永久传承的目的。申报工作,可以使“关圣文化建筑群”广为关注,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得到宣传推介。申遗过程就是在更广大的范围内进行宣传保护的过程。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利于提升运城的城市形象。运城是山西的南大门,“关圣文化建筑群”的申遗活动促使全社会对环境治理提出更高的标准要求,通过规划、建设、环保、园林、文物等部门的共同努力,文物周边生态环境会大为改善,遗产地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水平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从而达到人类与自然、现代与历史的和谐完美,更好地展现“美丽河东、大美运城”。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利于加快全省旅游事业的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山西是著名的文物大省,北部大同云冈石窟、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中部平遥古城申遗圆满成功。如果我省南部以“关圣文化建筑群”申报成功,将再一次提升山西文物大省的地位,进一步扩大山西的文化影响力,将在我省南部又打造出一个世界文化旅游品牌,形成贯穿全省南北的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热线,将有力地推动全省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整个文化产业会实现有力扩张,其他相关产业也会得以培育成长。对于加快全省经济发展的转型跨越步伐,对促进山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山西是全国的文物大省,运城市山西的文物大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十处,在全国的地市一级中是首屈一指的。“关圣文化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将对全市其他重要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提供典范,积累经验,为下一步我市申报第二处、第三处世界文化遗产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让作为华夏之根的运城,更广泛、更全面、更深刻地走向世界,以悠久历史,辉煌成就在伟大的民族复兴进程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