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述研究 > 杂谈
历史怎样评价关公的军事成就
2018/1/23 13:56:53   次浏览

 王西兰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解州关帝庙特约研究员

关羽一生,经历了多少次战斗?他的军事成就应该怎样评价呢?

本来,关羽的军事上的成就和个人武艺,在历史上是得到普遍承认的,他的敌方,无论是曹魏还是东吴,都称他是“熊虎之将”。但现在,关羽却受到了一些很不实事求是的负面评价。“……关羽并无显赫战绩,还有刚愎自用、丧失荆州的大过失,在三国历史上,算得一个二流人物,置于中国古史全局,不过三、四流军人。”(冯天瑜:《尘埃落定话“三国”》,载《书屋》2009年第9期)这种论调还是有一些市场的。

作为一个军事将领和统帅,关羽的军事成就是不可否认的,是第一流的。

斩颜良无疑是关羽军事生涯的一次辉煌表现。颜良是河北名将,是袁绍麾下第一勇将。颜良担任袁绍的先锋,曹军方面无人能够抵挡得了。那时候曹操已经知道关羽急于要报效自己,立功离去,因而不会轻易给关羽立功报效的机会。而面对颜良的勇猛,面对战场上屡屡失败的紧急局面,曹操顾不得许多,只好请关羽担任自己的先锋出马迎敌。关羽果然不负曹操的重托,迅速地斩了颜良,取得了这场关键性战斗的胜利,这是决定曹袁官渡之战最后胜负的关键原因。但是,就关羽当时的客居地位,就当时他在曹营只是一个在前锋作战的武将地位,这只能是一个将军的杀敌勇气和高强武艺的表现,只能算作是关羽报答曹操多方示恩的酬谢。整个战役的胜利不能算在他的头上,而应归于统帅曹操。

曹操南征荆州,刘琮不战而降,迫使刘备集团仓惶溃逃。尽管赵云血战长坂坡,张飞威震当阳桥,但其军事作用都比不上关羽重要。在刘备集团司令部全体指挥人员和重要干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是关羽带领水军提前安排了撤退路线,又联络了刘琦的部队,从汉津口接应了他们并抵挡了气势汹汹的追兵,才保全了刘备集团高层领导和溃散的部下。如果不是关羽的及时救应,刘备和诸葛亮等人就可能牺牲在这场战斗中,那样扶汉抗曹力量的损失就太大了,三国的历史也就要改写了。关羽的功勋,对于保存有生力量,保全日后扶汉事业发展的基础,贡献是巨大的,意义是战略性的。在当时,也只有关羽能完成这样的艰巨任务。当然,就整个刘备集团而言,那毕竟是一次全面的失败。

赤壁之战中火烧曹兵,曹操逃离荆州,留下第一勇将曹仁守江陵,作为日后进取江南的桥头堡。而就孙刘两家来说,夺取不了江陵,赤壁之战就不算完全的胜利。周瑜率军攻打江陵,北方襄阳方面不断派出援军接应曹仁,其中李通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军,而李通也是曹营仅次于五大将的著名战将。是关羽在江陵北部抵抗李通的增援部队,进行顽强的阻击,迫使李通“道得病甍(死)”(《三国志》卷十八,魏书,二李……传第十八)最强硬的曹仁拼死坚守近一年,得不到救兵增援,终于抵挡不住孙刘两家的联合进攻,只好放弃江陵,撤兵逃离。曹军固守江陵反攻江南的战略图谋最终还是没有得逞,从此曹操的势力再也没能向延伸。是关羽的有效阻击才保证周瑜攻占江陵这一军事重镇,才算为赤之战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后来刘备出兵益州,曹操欲报赤壁之仇,趁机南侵。孙权慌了手脚,急忙致信远在益州前线的刘备,请他带兵返回解救,刘备也做好搁置益州战事返军荆州的准备。这时候关羽率军开赴最前线,与带兵南侵的曹营名将乐进相拒于江陵北部的青泥。乐进是曹操部下名将,与张辽、于禁、张郃、徐晃并称曹营五大将,名列第二,仅排在张辽之后,智谋和武艺都是第一流的,是不好对付的。但关羽据守阵地,英勇抵抗,阻拦了曹兵不得南下,化解了那场危机。刘备因此就没有被迫撤军,坚持在益州前线与刘璋周旋,保证了攻略益州的战略行动。

作为一个将军,这些都堪称卓越的军事成就和巨大贡献。

关羽,无愧于一个名将的称号。

而这些,都还不是他的最高军事成就。他的最高军事成就,是在担任荆州方面军的统帅之后。

自从诸葛亮加入了刘备集团,自从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刘备集团拥有了荆州广大的地盘作为根据地,开始主动地实现“占据荆、益,两路北伐”的战略目标,关羽就开始发挥独当方面的军事统帅的重要作用。建安十六年(211 年),刘备亲自统军进取益州,留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一起驻守荆州———就在此一年后发生的乐进南侵的事。诸葛亮虽说是第一责任人,但毕竟是文职,武装斗争当然得靠关羽。关羽在青泥抵挡乐进时,张飞、赵云都不在最前线,是关羽独撑战局。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在益州前线损失了军师庞统,面临巨大困境,只好留关羽守荆州,命诸葛亮、张飞、赵云增援益州战役。驻守刘备集团赖以生存、发展的基业———一个军事集团必须拥有的根据地———荆州广袤的土地,责任就由关羽一人承担。这以后,面对着两个军事集团的军事压力,面对曹操的虎视眈眈和孙权的暗中觊觎,关羽凭着自己高度的责任感和巨大的军事声威,五、六年的时间中,荆州稳如泰山,坚如磐石。关羽起到了刘备攻略益州的军事大后方的重要作用,对前线的后勤保障,军事支持,心理支撑的巨大贡献是显而易见的。何况,关羽还为日后的北伐战争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广积粮草,补充军械,打造战船,操练兵士,还对荆州的城防工事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新筑造了江陵外城和报警烽火台。

不论驻守荆州还是日后主动北伐,关羽都做好了充分的军事准备。

关羽,也不愧是一位成熟的军事统帅。

建安二十四年(219 年),关羽取得辉煌军事成就的历史机遇,终于来到了。

在这一年,经过了三年的艰苦战斗,刘备在汉中前线斩杀了曹军统帅夏侯渊,夺取了汉中地区,取得了汉中战役的巨大胜利,刘备本人在部下的拥护下,进位汉中王,达到了一生事业的顶峰,三国鼎立的历史局面真正完成,北伐曹魏匡扶汉室的基础才真正具备。这是当年五至七月的事。八月,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命令他从荆州方向北伐曹操。为了这一天,刘备集团奋斗了二十年,关羽也期待和准备了二十年。关羽深知这次战役的重大意义,虽然他的兵力不是很足,将官配备也不是最好,但他义无反顾,高举义旗,率正义之师,开赴北伐曹魏的第一线。不到一月时间,北伐部队摧枯拉朽,势如破竹,迅速攻取了曹军觊觎江南的桥头堡、昔日荆州的首府襄阳,汉水之南,已经没有了曹操的领地。而汉水之北的樊城,也陷入了关羽的包围之中。曹操急忙派出曹营名将于禁和庞德率领七支军队救援襄樊,关羽部队凭借在荆州训练多年的水军精锐,利用秋日的暴雨,水淹七军,活捉于禁和庞德,收降了敌军三万多部队,瓦解了敌人的救援。敌方的地方官员纷纷投降,敌后的抗曹势力纷纷响应,都加入了关羽的阵营,曹操的大本营也面临土崩瓦解之势。这是曹操一生军事生涯的最低潮,曹操已经慌乱到计议迁都以避关羽锐气的地步。

 

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

———《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第六

 

……羽自率众攻曹仁于樊。仁使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等屯樊北。八月,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数丈,于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避水,羽乘大船就攻之,禁等穷迫,遂降。……德乘小船欲还仁营,水盛船覆,……为羽所得……羽杀之。……羽乘船临城,立围数重,外内断绝。羽又遣别将围将军吕常于襄阳。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付方皆降于羽。……陆浑民孙狼等作乱,杀县主薄,南附关羽。

羽授狼印,给兵,还为寇贼,自许以南,往往遥应羽,羽威震华夏。

魏王操议徙许都以避其锐

……

———《资治通鉴》卷六十八,汉纪六十

 

羽攻仁于樊。操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羽传》云: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

———吕思 勉:《吕思 勉讲 秦汉 帝国》,第十一章,后汉乱亡;第十二节,孙权取荆州

 

……关羽镇守江陵,许昌以南拥汉反曹的人往往起兵响应。关羽威震华夏,据说曹操曾议迁都避关羽。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七节,汉国

 

威震华夏,成为历史的定评。

威震华夏,是对一场战役和一个军事统帅的最高评价。

二十年的艰苦奋斗,二十年的千里奔波,二十年的积聚准备,二十年的矢志不移,直到这时,刘备集团的扶汉抗曹事业,终于扬眉吐气,取得了辉煌胜利。是关羽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是关羽取得了这一史无前例的军事成就。

还有哪一场战争,历史有过这样的评价呢?

纵观三国时期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重要战争,这样的评价是绝无仅有的。

———曹操和袁绍之间的官渡之战,决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称霸中原的历史地位。曹操的智谋和军事指挥能力,也在这场战争中得到了非凡的表现。拥有冀、青、幽、并四州之地的袁绍,军事力量强大得多,但曹操善于采纳意见,善于瓦解对方,多谋善断,利用矛盾,抢抓战机,突袭关键,终于取得了胜利。史书对这场战争的军事统帅曹操的评价是:

 

……而公破绍,天下莫敌矣。

———《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第一

 

天下莫敌,当然评价不可谓不高,曹操用兵,也确实智勇过人,是一流的军事统帅。而他的手下智谋之士和统兵大将人数众多,所谓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是任何一个军事集团都不能比拟的。但三国时代,英才辈出,强中更有强中手,天下无敌,不能过于肯定和绝对。仅在三年之后,曹操就败于赤壁之战,说明这个评价并不是完全准确。曹操的天下莫敌,算不得货真价实。

———赤壁之战,当然是一个以少胜多的成功的军事范例,它最终遏制了曹操席卷江南统一全国的战略企图,决定了三国鼎立的历史格局。年轻的东吴统帅周瑜,一战成名,成为三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曹操南征,逼降刘琮,轻而易举夺取荆州广大地盘,立刻攻略江东,声言率兵八十万,吓得东吴领导集团惶惶不可终日,多数主张投降。是诸葛亮、鲁肃、周瑜动员孙权坚持抗战,和刘备集团联合破曹,智用火攻计,鏖战赤壁,终于大败曹兵,曹操本人只率领少数兵力狼狈逃窜。以区区五万兵力,击退曹操几十万大军,周瑜当然功勋卓著,史书是怎样评价的呢?

 

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

 

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以鲁肃为赞军校尉……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着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

———《资治通鉴》卷六十五,汉纪五十七

 

史书的记载只是平铺直叙地记述了事件的经过和结果,并没有对周瑜进行褒誉式的评价。整个赤壁之战,各个传记中对刘备的记载好像还要多于周瑜,和曹操作战时都还在周瑜的前面;两家联合,刘备好像还是主导方面。我们当然要肯定周瑜的巨大功勋和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但其声势,其威力,其影响,史书未着一字,最少可以说比不上关羽的北伐。

———夷陵之战,也是三国史上一次以少胜多、新生力量战胜老军事家的著名战争,它决定了刘备集团难以实现远大战略目标的悲剧结局。关羽牺牲后,刘备举全国之力,伐吴复仇。东吴举国震动,欲献荆州之地以求和解而不得。这时周瑜、鲁肃、吕蒙几个统帅级别的人物已死,东吴方面只好推举没有什么名望和资历的陆逊统兵。面对强大的蜀汉军队和老资格的军事家刘备,陆逊诱敌深入,以逸待劳,相持日久,捕捉战机,最后火烧连营,蜀军几乎全军覆没,刘备仅带领少数护卫部队逃离,再没有回到成都,死于白帝城。这次夷陵之战,史书的记载是这样:

 

黄武元年,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权命陆逊为大都督,假节,督……五万人拒之。……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等首,破其四十余营,……备升马鞍山,陈兵自绕。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备因夜遁,……仅得入白帝城。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

———《三国志》绝五十八,吴书,陆逊传第十三

 

这样一场巨大的胜利,记载也是如实叙事,毫无褒誉。莫非史书书写有这样的考虑:刘备当然也是大军事家,但这时候连失关张二弟,复仇心切,心智迷失,指挥难免失当;内部意见又极不统一,加上诸葛亮、赵云这些高级别的军事策划和战场宿将都没有参加战斗,陆逊的胜利就要打点折扣?陆逊的军事指挥能力就要打点折扣?

———还有一位军事统帅及其指挥的一次战役,与关羽有些可比性,即张辽指挥的合肥守卫战。曹操阵营中,除曹仁是曹操的堂兄弟,相当于副帅,下来就要数张辽了,和关羽在刘备阵营地位也相仿佛。有意思的是,他们在各自阵营的官职也完全一样。关公于赤壁之战后,封荡寇将军,张辽也是荡寇将军;刘备称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而张辽在曹操为魏王后也已是前将军;关羽假节,张辽也假节。孙权进攻合肥,张辽即是合肥的主要守将。在这场孙权亲自统兵的战役中,张辽以其骁悍智勇书写了自己军事生涯的光辉一页:

 

太祖(曹操)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余人屯合肥。……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于是张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平旦,辽披甲执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率诸军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呼号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挡者。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咸服。权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乃引退。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

———《三国志》卷十七,魏书,张乐于张徐传第十七

 

这一段描写,真是《三国志》里少有的生龙活虎的文字,把张辽也写得生龙活虎。面对东吴十万大军,张辽率八百敢死队,身先士卒,奋不顾身,斩将夺旗,所向披靡,直逼吴军统帅孙权;在敌军的重重包围中反复杀出杀进,如入无人之境,敌军人人丧胆,无人敢挡,合肥城坚如磐石,攻城的吴军反而被追击得落荒而逃,统帅孙权也几乎被生擒。这一场战斗,张辽威震逍遥津(合肥的具体交战地点)。

“这一仗杀得江南人人害怕。闻张辽大名,小儿也不敢夜啼。”(《三国演义》第六十七回,“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其声势威猛真可与关羽媲美。十多年后,张辽病死,魏帝曹丕还没有忘记他的合肥之战,“帝追念辽、典在合肥之功,诏曰: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有之也。使贼至今夺气……”(同上)

“自古用兵,未有之也”,也算是最高级别的评价,但这只是本阵营领袖的评价,不是历史书写者的评价。何况,无论怎么说,威震逍遥津,毕竟一隅之地,无法与威震华夏相提并论。

威震华夏,没有比这更高的军事成就和历史评价了。

关羽,以他的巨大的军事功勋和事业贡献进入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