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庙概况 > 世界关帝庙 > 澳大利亚
巴特瑞拉关帝庙
2017/1/15 11:14:53   次浏览
    离墨尔本近2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曾经盛况一时的新金山小镇,这个盛况是150年以前吧,现在只是个景点而已。“复古”的小镇让俺觉得时光倒流,但也仅此而已(前一章已介绍)。随着脚步在道路尽头一拐,在一片西洋景里出现一座熟悉的中华建筑,当时的惊诧和激动现在还记得。没错,是一座关帝庙,因为这里曾有中国人! 
  事情原来是这样:1851年由于在澳洲南部发现了黄金,全世界再一次掀起了淘金热。从欧洲、美洲和亚洲涌来了大批的淘金寻宝者,其中从中国大陆的沿海地区就来了4万多华工。
 
   比起国内的见到的类似建设显得有点新和简陋,但这里离华夏文明万里之遥的海外。
一百多年后,一个中国游人来到这里,瞻仰先辈留下的足迹。

    也许是迎接日益增多的中国游客,这里的建筑看上去象新油漆过的。我无法想象,当年背井离乡的同胞,怎样把家乡的文化带来了
 

仰望这个熟悉的牌匾,牌匾上的汉字,我一时心潮起伏。
 

   当年,这些木屋里憩息的同胞,许多华人像
“猪仔”一样被骗、拐、掠、绑或贩来的。   这是一条血泪之路,据粗略统计,

    从1800年至1925年的125年间,出国的华工总数为300万人,其中死亡100万人,受伤致残30万人,死残合计130万人。(《“浮动地狱”》,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7月25日)


      然而华人的吃苦耐劳精神是世上罕见的。他们来了后,为了生存下去,一样聚集而居,尽管受到种种排挤,甚至有的人因为“白澳政策”而埋骨他乡,但他们创造了惊人的财富。

看看这些挂在梁上和摆在屋里的物件,以为是在国内某个年代的南方地区。

多么熟悉的场景。

    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中医中药。看看这里的膏、丸、散、丹药,不但曾是当时的华人劳工救命之处,也是慰藉思乡之苦的心灵之药吧。

     现代的文明社会也许很难想象,当年占这里总人数七分之一的华工,却是受欺压的对象,演变成排华暴行风潮。
1857年7月,维多利亚省巴克兰(BUCKLAND)矿区首先爆发了排华暴行。在当局的怂恿下,约有500名白人成立了反华人同盟,之后,白人矿工成群结队到处围攻中国人,烧华人的房子,抢华人的财物,甚至殘暴地殴打华人,造成3名华工被活活打死,数十名华工受伤,华工财产损失约值八、九千镑。

在矿井下劳作了一天,上来后华工的休息之所。
   华工由于没有技术,所持工具又简陋,所以主要是到白人摒弃的废坑去开采。其方法是先用锄头、铁铲掘井挖沙,把泥沙运到井口的木盒里,然后用水洗并不断摇动,待泥沙冲走后,留在盆底的便是金沙。

   上帝在白人的教堂,华工相信关帝在保佑他们。为了生存,勤劳的华人,一边工作一边饲养家畜,自己动手解决温饱。

    
    因为迎接的是华人旅游团队,在参观矿井的现场也是一名华人妇女作导游,也许在一些白人眼里,当年华人就是这样的形象,白眼看人低啊,谁叫当时正是风雨飘摇的封建王朝

薪火仿佛还在燃烧又仿佛化作最后的一缕青烟,在天空下诉说什么。
    一百多年来,时局动荡,国人从闯关东到下南洋,甚至更远的地区,海内外华人奔波流离。坐美国的太平洋铁路到旧金山、新金山都留下的当时的“华人造”,但华人的血汗并没有得到应用的尊重。
据资料统计,从1856年7月1日至1857年6月30日的一年间,仅由墨尔本出口运往中国的黄金,即达111903两(盎司),按当时价值约50万英镑。他们用血汗回哺故国、家园,但在外面却饱受欺辱。
    1895年10月,世界大文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澳大利亚金矿区访问时,对在“白人至上”种族歧视政策压迫下的华工忍辱负重,竟能与白人矿工在同工不同酬的条件下,挖出总值达6.5亿美元的黄金而惊叹,对华人“平和可亲,不酗酒,做起事来夜以继日”的优秀品质赞不绝口,肃然起敬,并对英国统治者的“文明”进行了讽刺。
    一个新时代已经开始,现在的中华民族正走向复兴,为了国家的资源和发展,又一批人也在“走出去”,更多的“中国造”也将出现在我们这个美丽的星球上,这次我们带出去的不止是关帝庙这样的传统文化,应该有更新的内容。
     愿吾国吾民屹立于世界之巅。


上一篇:悉尼四邑关帝庙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