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信仰朝拜
重视“关公信俗” 传承文化资源
2017/3/13 9:55:21   次浏览

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雷雪芹代表说,“关公信俗”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我们应该很好传承,使之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

雷雪芹代表说,一千多年来,伴随“关公信俗”的发展,我国历代所建关庙据不完全估计在30万座以上,同时产生了不可计数的祭典、传说、戏剧、音乐、节庆及民俗,成为影响巨大深远的信俗文化。

雷雪芹代表认为,作为义勇忠信的化身,关公实际上变成了中华民族的一种重要的精神符号,在民间关公成为重要的守护神和武财神,从州县到乡村关帝庙遍布城乡。在庙堂,关公成为文圣孔子之后的武圣,地位比肩历代帝王,洛阳关林成为曲阜孔林之后唯一一个有资格称为“林”的圣人陵寝,在北京历代帝王庙也建立了一个专门供奉关公的大殿。直到今天,在台湾、香港和海外华人世界,关公信俗仍是重要的精神纽带;甚至在日本、韩国、越南和东南亚其他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地区,关公也是代表中国并广受尊崇的一种重要文化符号。

雷雪芹代表分析,关公作为一种精神符号,自古及今之所以从庙堂到民间都推崇备至,主要在于他集中体现了诸多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核心价值:一是忠义担当,二是英勇尚武,三是诚信不欺。这些核心价值理念,是能够超越时空引起人们内心高度认同和强烈共鸣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祖先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和文化资源,还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维持自己身份认同的重要象征和情感寄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推动完成国家和平统一等重要的时代使命面前,关公信俗文化在去粗取精之后的传承弘扬,仍然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

在今年两会上,雷雪芹代表建议推动关公信俗文化遗产“双申遗”工程,并同时推动关公信俗文化的传承与交流。据了解,目前,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达50项,居世界第二;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达34项,居世界第一。截至2014年,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名录项目四批1372项、扩展项目名录464项,共1836项,涉及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戏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及民俗等方方面面。然而运城关庙、当阳关陵和洛阳关林等著名关庙无一入选世界遗产;除2011年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关索戏(IV-151,云南)和2014年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的三国传说(1231Ⅰ-137,湖北)之外,其它遍布全国、种类繁多的与关公信俗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均未入选名录或扩展项目名录。为了弥补这个重大缺憾,2011年3月,山西省和河南省联合向文化部递交了“关公信俗”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材料;2012年11月,“关圣文化建筑群(山西省运城市)”列入国家文物局重设《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这些都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建议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积极推动关公信俗文化遗产的“双申遗”工程,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关公信俗文化遗产普查。

此外,雷雪芹认为,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各地经济转型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各地的关公信俗文化及关庙建筑,都可以成为社区建设、节庆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载体,成为人们望得见的乡愁之一。在对台湾和海外华人世界的统一战线工作中,以运城关庙、当阳关陵和洛阳关林等为代表的关公信俗文化场所,可以成为吸引人们进行朝圣参拜、认祖归宗的重要舞台,成为人们对中华民族精神血脉的寻根之旅的重要遗产。在对外文化输出方面,关公信俗也可以通过文学艺术、历史研究、影视作品、电子游戏、礼仪祭典、民俗旅游等各种形式在东亚文化圈内重新激活,并作为与孔子并列的第二个中华文化符号向世界进行传播。关公代表的义勇忠信这种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核心价值,在今天这个世界仍然会历久弥新,得到东西方的广泛认同和尊崇,成为中国软实力的重要一环。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