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庙、关公遗迹和现在的关公纪念性建筑是关公文化的载体和关公文化旅游的主要景区景点。关公遗迹和纪念性建筑分布在关羽的家乡和他南征北战所历之地。关庙则曾经遍布全国城乡,达到了“村村有武庙”的繁荣景象。在国外,受中华文化影响较早较深的国家和华侨华人旅居较多的国家,也有不少关庙。每一处遗迹,都有自己的一段可赞可叹的民间传说故事;每一座关庙,都有自己特定的历史和特点;每一座关庙,都有其代表性的楹联。这一处处的民间传说故事、特定的历史和特点、代表性的楹联都 有其创造主体。
关公楹联文化的创造,首先归功于广大普普通通的人民群众。是他们在与自然斗争、与社会斗争的实践中,把自己在现实中无力实现的需要和愿望,用想象的方式寄托于关公,从而创造出关公忠义仁勇等故事,为关公楹联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素材。而最终留在关帝庙中的楹联,大都是这些没有留名的广大人民群众所创造出来的,劳动群众创造的楹联,这是人民群众创造精神文化,创造历史的具体体现。在这些楹联当中,不乏其代表性的特色。例如:马来西亚丹杯关帝庙“大义在春秋慷慨一言成骨肉,丹心悬日月艰难百战识君臣”;新加坡关帝庙有联曰“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湖南省湘阴关帝庙有联:“生蒲州,事豫州,守徐州,战荆州,万古神州有赫;兄玄德 ,弟翼德,释孟德,擒庞德,千秋圣德无双”。
其次,是封建文人。这是一些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人。他们受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颇深,其思想倾向则是推崇封建的“忠”、“义”、“仁”、“勇”,主张用“王道”、“仁政”治理天下,坚持唯心主义英雄史观。他们在创造关公楹联文化中的历史作用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他们将民间存在的初级形态的关公文化资料加工整理,并进行艺术创造,形成了关公楹联文化的雏形。如清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左宗棠于湖南省常德市关帝庙所题“史策几千年未有上继文宣大圣下开武穆孤忠浩气长存树终古彝伦师表,地方数百里之间西连汉寿旧封东接益阳故垒英风宛在望当年戎马关山”。其二,他们使关公楹联具有了封建意识形态的性质,封建文人的剥削阶级世界观,必然使他们自觉地利用其作品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如,大力宣传浸透封建主义的忠君、守义思想。如湖北当阳关陵的:“义存汉室丹心耿,志在春秋浩气长”;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理学家黄道周在福建省东山关帝庙撰题“数定三分,扶炎汉平吴削魏,辛苦倍常,未了一生事业;志存一统,佐熙明降魔伐虏,威灵丕振,只完当日精忠”;河南洛阳关林“浩然之气塞天地,忠义之行澈古今”。
第三、是封建统治者,包括封建帝王及其大小官吏。封建统治者创造关公楹联文化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直接的创造,最突出的是历朝历代的封建帝王为关帝庙所题。如,明万历皇帝神宗朱翊钧所写“五夜何人能秉烛,九州无处不焚香”;清乾隆十五年,爱新觉罗·弘历在洛阳关林所题“翊汉表神功龙门并峻,扶纲伸浩气伊水同流”;明神宗朱翊钧在玉泉山关帝庙所题“赤面表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间接地创造,则是源于历朝历代皇帝对关羽的加封,然后由世人加以总结。最具代表性的楹联有“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