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景区动态
庙貌崔嵬,雄冠海内—乐楼
2017/5/8 11:09:44   次浏览

     乐楼之设,本为祭祀神灵时演戏酬神之用,或称舞厅、舞楼、戏台等。据唐顺之撰《嘉靖重修解庙开颜楼记》,早在明嘉靖年间(1522一1566),解州关庙就在崇宁殿前建起了形如“凹”字的东、西、南三座乐楼,名“开颜楼”。嘉靖三十四年(1555)地震和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火灾后重建乐楼,面对正殿,坐南向北,面阔三间。乾隆十八年(1753)修葺时,时任州守韩公以为,乐楼逼近正殿,演戏之时,人声鼎沸,士女喧哗,实在是亵渎神灵,于是,将乐楼移建于雉门内。这就是现在雉门后乐楼的来历。至今在御书楼后檐抱厦的台基和檐柱上还有原乐楼榫卯的痕迹。移建后的乐楼又遭地震和火焚,现存建筑为清道光年间(1821-1850)重修后的遗物。

乐楼面宽三间,进深一间两椽,单檐卷翻歇山式屋顶。
在舞台搭建上,利用雉门原有台基,把通往后院的石阶向内收缩,形成“凹”字形平面,平时供人上下出入,演戏时搭上木板,即可成台做戏。在建筑结构上,乐楼为雉门背出抱厦式,抱厦后檐与雉门瓦顶以“勾连搭”形制衔接。
在空间设置上,巧妙借用雉门后檐柱列,安装随时可以启闭的隔扇,演出时为前后场隔断屏风,平时作进出门扉;当心明间悬挂匾额“全部春秋"作为对所演剧目的概况;两次间分置“上场门”和“下场门”额题楷书“演古”、“证今”,使演员左入右出,进退有序。
 

在音响效果上,于楼前东西两隅斜出八字影壁墙一面,并在对应之处—午门前檐山墙两端也增设八字影壁,四面影壁向心而立,便于回旋演唱音律,会聚观众视野,提升演出质量。


  四面影壁同时而建,形制相类。皆为砖砌壁身,其座、壁心以黄、绿、白三色琉璃镶嵌,壁顶额枋、斗拱、椽飞、瓦件都用琉璃构件装配。其基座犹如稳重的龟脚供桌,壁心分别镶嵌“松风虎啸”、“龙戏玉珠”、“桐鹿降祥”、“松鹤同春”等传统祥瑞图案,手法精炼简洁,格调清雅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