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核心价值观 > 忠
解读武圣关公忠、义、仁、勇、信、礼、智的精神品质
2021/5/8 16:43:56   次浏览

解读武圣关公忠、义、仁、勇、信、礼、智的精神品质 

武圣关公 万世共仰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关公是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关公的忠、义、仁、勇、信、礼、智的精神品质集中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理想,历代帝王不断对他褒封,被儒教尊为武圣,与孔子齐名,道教尊为关圣帝君,佛教尊为伽蓝菩萨。因其具有司命禄、旺文昌、治病除灾、驱邪避恶等全能法力,而被世人尊称为万能之神

一千多年来,关公一直是历来民间崇祀的对象,人们最受尊敬的神明之一,广受世人的拥戴,成为忠义、诚信的代表,平安的象征。

关公忠、义、仁、勇、信、礼、智精神品质的典故出处:

忠:降汉不降曹

公元200年,下邳失陷,关公被困上山,曹操等百般拉拢利诱,关公忠刘之心坚如磐石。面对张辽的规劝,关公曰:我有三约,若曹丞相能从,我即卸甲;如不允,宁受三罪而死。第一,只降汉帝,不降曹操;第二,两位嫂嫂请给俸禄养赡;第三,但知刘备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曹操只得应允。

义:华容释曹

公元208年,赤壁曹操惨败,落荒而逃,在华容道被关公拦住去路。面对曹操讨饶,关公想起当日曹的许多恩义,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于是放曹操和众将过去。关云长甘冒杀头危险(已立军令状),私放曹操。此举突出了关公知恩必报、一诺千金、义重如山、仁义天下的品格。

仁:仁释黄忠

公元208年前后,关公攻打长沙与黄忠交战,黄忠马失前蹄跌落在地。关公念其年迈,且生平不斩落马之人,随后释之。关公这一仁义之举,正是和他爱惜英雄、不欺弱者的优点及仁慈之心交织在一起的。此举也最终使得黄忠归顺蜀汉。

勇:单刀赴会

公元215年,东吴要求刘备归还荆州未果,鲁肃用计邀请关羽,欲趁关羽赴会之时杀死他,关羽思索再三后单刀赴会。其间,关公和鲁肃斗智斗勇,威震江东英杰,并安然返回。关公的勇武并非武夫之勇,而是一种在忠义之德统帅下的智勇,是一种有胆有识的智者之勇。

信:千里寻兄

关公得知刘备下落后,即往相府拜辞曹操,曹操避而不见。后来关公将曹操所赠的金银等一一封置于库中后出城,最终过五关斩六将与刘备、张飞聚义古城。关公曾明确表示,他与刘备誓以共死,不可背之。而对于曹操的恩义,则要必立效以报曹公,然后去耳。一诺千金,说到做到,关公遂成为信义的化身。

礼:秉烛达旦

公元200年,曹操率众班师还许昌途中,欲绝关公与刘备之情,在驿馆安歇时,故意安排关公与二嫂共处一室。关公乃秉烛立于户外守护,自夜达旦,毫无倦色,堪称礼仪道德之典范。

智:水淹七军

公元219年,樊城战起。庞德屯兵于山谷中,关公见山谷中隐屯军马,又遥见襄江水势湍急,遂差人堵住各处水口,待雨大水发,放水淹没樊城,随后不久,曹操七军尽没水中。由此看出,在关公充满传奇色彩的戎马生涯中,不仅武勇绝伦,而且富于谋略。

上一篇:关公忠义文化丨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