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又名牌楼,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
牌坊是由棂星门衍变而来的,开始用于祭天、祀孔。棂星原作灵星,灵星即天田星,为祈求丰年,汉高祖规定祭天先祭灵星。宋代则用祭天的礼仪来尊重孔子,后来又改灵星为棂星。牌坊滥觞于汉阙,成熟于唐、宋,至明、清登峰造极,并从实用衍化为一种纪念碑式的建筑,被极广泛地用于旌表功德标榜荣耀,不仅置于郊坛、孔庙,以及用于宫殿、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和主要街道的起点、交叉口、桥梁等处,景观性也很强,起到点题、框景、借景等效果。
牌坊就其建造意图来说,可分为四类:一是功德牌坊,为某人记功记德。如山东省桓台县新城镇“四世宫保”牌坊,是明朝万历皇帝为当时新城人兵部尚书王象乾所建。王象乾文韬武略,威震九边,加功晋爵太子太保,追赠曾祖、祖父、父亲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之衔,故额题“四世宫保”。 二是贞洁道德牌坊,多表彰节妇烈女,在安徽歙县有许多这类牌坊。云南楚雄黑井镇有一座节孝总坊,是清朝末年由慈禧太后下令建造的,表彰本地的节烈妇女。三类是标志科举成就的,多为家族牌坊,为光宗耀祖之用。四类为标志坊,多立于村镇入口与街上,作为空间段落的分隔之用。